孙立:“英雄安身处,一定守护好”

7月1日,黑龙江省鸡西市梨树区居民孙立和往常一样,早早来到梨树区东山革命烈士陵园,擦拭墓碑、清扫墓地。回家吃过早饭后,他又来到陵园,为前来祭奠英雄的群众讲述烈士陵园中志愿军抗美援朝的故事。
东山革命烈士陵园安葬着157位抗美援朝志愿军战士,25年来,孙立就像守护亲人一样守护着他们——那是2000年的夏天,孙立80岁的父亲孙延明郑重地向孙立“交班”:“英雄安身处,一定守护好。”
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期间,山东籍志愿军战士李安民的一只脚因冻伤而肿胀发黑,到设在梨树区的后方医院做了两次手术,最后还是不得已截肢了。李安民常拄着拐杖来孙延明家串门,给他们讲志愿军将士奋勇杀敌的故事。“腿断了,接着打!胳膊断了,接着打!我们的战士没有一个怕死的,没有一个孬种。”这句话在孙延明的脑海里形成画面,油然而生对英雄的崇敬之心。
后来,李安民因病情恶化去世,安葬于此。孙延明经常去李安民的墓前扫墓、祭奠。再后来,梨树区修建了东山烈士陵园,孙延明主动请缨担起义务守墓人的担子。1966年出生的孙立从小便跟着父亲挖土、挑土维修烈士墓,守护烈士墓。
孙立深知今天的幸福来之不易,是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交班”后,他几乎每天都要到墓地走上一圈,扫落叶、清积雪、擦墓碑。
有一次,几个路人看到孙立在给烈士墓割杂草,问他是哪个单位的。当得知他是志愿者时,有人不理解。但孙立用一番话让那几个人改变了看法,有个人还从他手里抢过镰刀,加入割草行列。他当时是这样说的:“这157位烈士牺牲时,有70%不到30岁,最小的只有16岁,他们图的是什么?现在,我力所能及地为这些烈士做点事情,觉得心安、值得。”孙立只是一名普通煤矿工人,收入并不多。他说,虽然守护陵园无薪无酬,但他无怨无悔,因为守护的是英雄。孙立平时最爱穿着迷彩服、腰间扎着武装带、胸前戴着纪念章。这些都是当年在后方医院救治的伤病员留给他父母的。“这样的装束让我感到特别神圣,我心中的责任感油然而生。”他说。
“抗美援朝期间,从朝鲜战场上负伤的战士来到梨树区医治后,又会返回前线,这种一心报国的英雄谁能不敬佩……”2024年9月29日,全国各地的文艺界人士、军烈属等上百人来到陵园,在英名碑前听孙立讲陵园中志愿军将士的故事。
为了讲好陵园里英雄的故事,孙立走进图书馆、档案馆,走访街坊邻居,全力搜集关于他们的资料,结合自己小时候听到的志愿军故事,整理出一套英雄故事集,每当有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来陵园开展祭奠、研学等活动时,孙立都会详细地把这些故事讲出来。他常说,学生要努力学习、大人要努力工作,这样才能对得起这些牺牲的英雄。孙立还走进中小学校、街道社区、乡镇村屯、企事业单位进行“传承红色精神 聚集奋进力量”主题红色演讲,把抗美援朝的英雄壮举和今天的幸福和平进行联系对比,激发广大干部群众不忘初心、为国家的繁荣富强奋力拼搏的使命感。
守墓的这些年,孙立最大的心愿是让烈士魂归故里,和亲属早日团聚,因此,帮助烈士寻亲也是他的重要工作。
2021年秋,经过多方查找,孙立与吴东泉烈士的亲属取得了联系。吴东泉的弟弟特别激动,领着家人急匆匆从山东奔赴梨树区。70多岁的弟弟扑通一声跪下,一边放声痛哭一边说:“哥啊,咱家找了你69年,终于找到你了……”此情此景,更加坚定了孙立守护烈士陵园和为烈士寻亲的决心。如今,孙立还在网上发布信息,通过多种方式寻找烈士亲属。孙立说,在有关部门、社会力量的共同努力下,目前已为47位烈士找到了亲人。
在孙立的带动下,如今已有100多名志愿者加入义务打扫和维护烈士陵园的队伍。最让孙立引以为豪的是,他的女儿孙佳媛也加入其中。他女儿是听他讲英雄故事、陪他守护烈士陵园长大的。
女儿的加入,让英雄故事在爱的接力棒中完成了代际传承。
孙立向祭奠志愿军英雄的群众讲述抗美援朝的故事
7月1日,黑龙江省鸡西市梨树区居民孙立和往常一样,早早来到梨树区东山革命烈士陵园,擦拭墓碑、清扫墓地。回家吃过早饭后,他又来到陵园,为前来祭奠英雄的群众讲述烈士陵园中志愿军抗美援朝的故事。
东山革命烈士陵园安葬着157位抗美援朝志愿军战士,25年来,孙立就像守护亲人一样守护着他们——那是2000年的夏天,孙立80岁的父亲孙延明郑重地向孙立“交班”:“英雄安身处,一定守护好。”
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期间,山东籍志愿军战士李安民的一只脚因冻伤而肿胀发黑,到设在梨树区的后方医院做了两次手术,最后还是不得已截肢了。李安民常拄着拐杖来孙延明家串门,给他们讲志愿军将士奋勇杀敌的故事。“腿断了,接着打!胳膊断了,接着打!我们的战士没有一个怕死的,没有一个孬种。”这句话在孙延明的脑海里形成画面,油然而生对英雄的崇敬之心。
后来,李安民因病情恶化去世,安葬于此。孙延明经常去李安民的墓前扫墓、祭奠。再后来,梨树区修建了东山烈士陵园,孙延明主动请缨担起义务守墓人的担子。1966年出生的孙立从小便跟着父亲挖土、挑土维修烈士墓,守护烈士墓。
孙立深知今天的幸福来之不易,是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交班”后,他几乎每天都要到墓地走上一圈,扫落叶、清积雪、擦墓碑。
有一次,几个路人看到孙立在给烈士墓割杂草,问他是哪个单位的。当得知他是志愿者时,有人不理解。但孙立用一番话让那几个人改变了看法,有个人还从他手里抢过镰刀,加入割草行列。他当时是这样说的:“这157位烈士牺牲时,有70%不到30岁,最小的只有16岁,他们图的是什么?现在,我力所能及地为这些烈士做点事情,觉得心安、值得。”孙立只是一名普通煤矿工人,收入并不多。他说,虽然守护陵园无薪无酬,但他无怨无悔,因为守护的是英雄。孙立平时最爱穿着迷彩服、腰间扎着武装带、胸前戴着纪念章。这些都是当年在后方医院救治的伤病员留给他父母的。“这样的装束让我感到特别神圣,我心中的责任感油然而生。”他说。
“抗美援朝期间,从朝鲜战场上负伤的战士来到梨树区医治后,又会返回前线,这种一心报国的英雄谁能不敬佩……”2024年9月29日,全国各地的文艺界人士、军烈属等上百人来到陵园,在英名碑前听孙立讲陵园中志愿军将士的故事。
为了讲好陵园里英雄的故事,孙立走进图书馆、档案馆,走访街坊邻居,全力搜集关于他们的资料,结合自己小时候听到的志愿军故事,整理出一套英雄故事集,每当有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来陵园开展祭奠、研学等活动时,孙立都会详细地把这些故事讲出来。他常说,学生要努力学习、大人要努力工作,这样才能对得起这些牺牲的英雄。孙立还走进中小学校、街道社区、乡镇村屯、企事业单位进行“传承红色精神 聚集奋进力量”主题红色演讲,把抗美援朝的英雄壮举和今天的幸福和平进行联系对比,激发广大干部群众不忘初心、为国家的繁荣富强奋力拼搏的使命感。
守墓的这些年,孙立最大的心愿是让烈士魂归故里,和亲属早日团聚,因此,帮助烈士寻亲也是他的重要工作。
2021年秋,经过多方查找,孙立与吴东泉烈士的亲属取得了联系。吴东泉的弟弟特别激动,领着家人急匆匆从山东奔赴梨树区。70多岁的弟弟扑通一声跪下,一边放声痛哭一边说:“哥啊,咱家找了你69年,终于找到你了……”此情此景,更加坚定了孙立守护烈士陵园和为烈士寻亲的决心。如今,孙立还在网上发布信息,通过多种方式寻找烈士亲属。孙立说,在有关部门、社会力量的共同努力下,目前已为47位烈士找到了亲人。
在孙立的带动下,如今已有100多名志愿者加入义务打扫和维护烈士陵园的队伍。最让孙立引以为豪的是,他的女儿孙佳媛也加入其中。他女儿是听他讲英雄故事、陪他守护烈士陵园长大的。
女儿的加入,让英雄故事在爱的接力棒中完成了代际传承。
孙立向祭奠志愿军英雄的群众讲述抗美援朝的故事
本文链接:http://m.sushuapos.com/show-6-16206-0.html孙立:“英雄安身处,一定守护好”
声明:本网站为非营利性网站,本网页内容由互联网博主自发贡献,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天上不会到馅饼,请大家谨防诈骗!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