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泰:资本市场如何实现“结构性长牛”?
 
			 
			中新经纬10月30日电 题:资本市场如何实现“结构性长牛”?
作者 滕泰 万博新经济研究院院长
图源:作者本人提供10月28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下称《建议》)对外发布。《建议》指出,提高资本市场制度包容性、适应性,健全投资和融资相协调的资本市场功能。
未来五年,中国经济将进入从“总量扩张”到“质量跃升”的关键阶段,而资本市场正是这一跨越的关键变量。笔者认为,“十五五”期间的经济发展的总量目标和高质量发展指标,资本市场应该发挥五大重要作用。
第一,资本市场要在科技强国、建立健全现代化产业体系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让“科技牛”成为产业升级的连接器。以美国为例,其AI产业并非依靠信贷驱动,而是由资本市场融资推动。如果没有英伟达、微软、谷歌、亚马逊的万亿美元市值,就不会有今日的算力革命。中国要实现“科技强国”目标,需依托资本市场支持AI、芯片、量子科技、智能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第二,资本市场要在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优化资本市场结构,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十五五”期间,资本市场必将成为中国居民重要的财富蓄水池。过往,房地产长期承载中国家庭财富,但当前已不再是主要资产载体。未来若实现长期慢牛行情,中等收入群体有望扩容,居民财产性收入将显著提高。
第三,资本市场在要素市场化方面要发挥重要作用,资本市场的持续繁荣将成为提升民间投资意愿的重要力量。托宾Q理论表明,当企业市值高于重建成本时,新增投资意愿显著上升。过去几年股市处于调整期,Q值偏低,民间投资乏力;而随着股市走强,企业投资能力与信心将同步恢复。
第四,资本市场要对建设统一大市场,扩大内需,提振消费发挥积极作用。同时,股市上涨带来的财富效应将直接提升居民消费能力。若2030年A股总市值从当前的100万亿元增长到200万亿元,每年新增消费规模将可达数万亿元,为扩大内需注入强劲动力。
第五,“十五五”期间提升居民社保水平,改善民生,提升民生福祉,也离不开资本市场的支持。要使农村老人的每月基本养老金金额上台阶,不能只靠一般财政预算支出的增长,更多要靠社保基金在资本市场有更好的投资回报或更大比例的国有股权划转社保基金。
展望“十五五”,资本市场不仅是融资平台,更将成为提振消费、激发投资、推动创新、积累财富和完善社保的核心力量。而一个健康、长期的资本市场牛市,正是支撑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条件。
任何国家的资本市场牛市,都离不开坚实的经济与货币基础。
从货币条件看,中国当前正处于“低利率+宽流动性”周期。央行于10月15日发布的2025年前三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显示,9月末狭义货币(M1)余额同比增长7.2%。M1拐点往往领先股市,若其增速超过8%,往往意味着股市和消费即将复苏。
同时,降息空间依然充足。利率每下降1个百分点,家庭可减少8000亿元利息支出,企业可减少1.5万亿元利息支出,政府则可减少上万亿元利息支出。这能释放有效购买力。
未来,中国或将进入“超低利率+超宽货币流动性”的政策组合阶段,这也将为资本市场持续上涨提供坚实的支撑。
笔者认为,支撑长期牛市的另一关键在于增长成果能否转化为投资者回报。过去依赖信贷扩张的房地产和基建模式需要被改变,新的增长引擎必须是“科技×资本”的乘数效应。
科技革命将为中国资本市场提供长期支撑。人工智能、算力基础设施、高端制造、生命科学等新兴产业的崛起,使资本市场成为产业升级的重要枢纽。AI产业的资本开支预计每年保持50%以上的增速,这种由资本驱动的科技扩张,将为牛市注入内生动力。
展望2030年,中国GDP预计将达到170万亿元。若股市市值占比从当前的80%提升至140%-200%(国际平均水平),总市值将达到200万亿-300万亿元。这一增长不应依赖融资扩张,而应由上市公司质量提升和市场估值优化驱动。
“十五五”时期,资本市场应成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中枢力量。通过法治完善与制度创新,推动形成“长牛”“慢牛”“健康牛”的新格局,让资本市场真正成为支撑中国经济现代化的关键基石。(中新经纬APP)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责任编辑:袁媛
本文链接:http://m.sushuapos.com/show-3-157916-0.html滕泰:资本市场如何实现“结构性长牛”?
声明:本网站为非营利性网站,本网页内容由互联网博主自发贡献,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天上不会到馅饼,请大家谨防诈骗!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