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看机遇丨何宁等:中国产业转型升级空间广阔

中新经纬10月18日电 题:中国产业转型升级空间广阔
作者 开源证券宏观经济首席分析师何宁
开源证券宏观经济资深分析师陈策
2025年10月3日,《人民日报》“钟才文”署名发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蕴含重大机遇(习近平经济思想指引下的中国经济专论)》,揭示了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科技创新和人才红利、消费扩容升级、传统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和城市更新、保障和改善民生6个重大机遇,本文着重分析我国产业转型升级成果斐然,空间广阔。
总体看,我国制造业已形成了世界规模最大、门类最齐全、体系最完整、国际竞争力较强的发展优势。“入世”以来我国制造业增加值规模持续提升,从2004年的0.6万亿美元提升至2024年的4.7万亿美元,占全球制造业比重相应从9%扩张至28%,2010年超越美国并连续15年全球第一。在全世界504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我国大多数产品的产量位居世界第一。
图1:我国连续15年制造业规模全球第一。数据来源:Wind、开源证券研究所
图2:传统制造业占比仍高,新质生产力快速扩张。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Wind、开源证券研究所
动态看,我国目前处于产业转移升级第二阶段的关键时期。20世纪60年代以来全球发生了4次较大规模的产业转移升级。第一阶段为中低端制造业的转移升级,对应转移国经济“量变”、GDP突破人均1万美元;但第二阶段更为关键,对应转移国经济“质变”、GDP突破人均2万美元。由此推论:转移国通过第一阶段大幅加快承接国的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在承接国的市场和需求发展壮大后,在第二阶段对其进行大规模开拓,将中高技术产业的低附加值部分(例如电子零部件加工)转移至承接国,获取“微笑曲线”两端的超额利润。我国现处于产业转移升级第二阶段的关键时期,需要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并且加强与东南亚等新兴经济体的经贸合作,形成“高端+中低端”的互补格局。
图3:产业转移第二阶段是经济“质变”、跨入发达国家水平的关键。数据来源:Wind、开源证券研究所;注:四小龙包括中国香港、中国台湾、新加坡、韩国
中国产业转型升级蕴含重大机遇,一方面是加强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另一方面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发展。
首先,我国传统制造业仍存在“大而不强”“全而不精”等问题,伴随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加快推进,相关领域投资机遇将加速释放。基于投入产出表测算,我国传统制造业(冶金、化工、机械、轻工、纺织等)增加值占总制造业比重在2020年达到高位的近80%,近年来略有下行但绝对水平仍高。低端供给过剩和高端供给不足并存,巩固提升竞争优势仍面临挑战。因此在国内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需加快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大力推进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有利于更好激发制造业创新发展潜力,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尊重经济规律,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政策层面,陆续出台《关于加快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方案》《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实施指南》《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指南》等文件,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具体看,要牢牢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开展“人工智能+制造”行动,加快数字技术创新应用,建设完善工业互联网网络、平台、安全三大功能体系,持续提升智能化水平。要充分利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和发展先进制造业,加强原创性、颠覆性技术创新,加强产业基础能力建设,突破制造业关键核心技术、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基础材料等瓶颈短板和“卡脖子”难题。要加快绿色科技创新和先进绿色技术推广应用,推动传统制造业绿色化改造,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绿色化水平,促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共进。
其次,新质生产力快速扩张,中国以开放态度推动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发展,将与全球合作伙伴分享产业升级的巨大投资机遇。当前,全球正迎来新一轮技术革命的浪潮,人工智能、半导体、新能源等关键技术正在重塑全球格局和发展路径。中国正处于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这一变革加速了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为中国经济增长新旧动能提供转换动力。我国制造业已成为新质生产力培育的主阵地,根据投入产出表测算来看,我国新质生产力增加值占总制造业比重持续上升,从2012年的接近20%升至2024年的28%。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蓬勃发展,“新三样”出口突破万亿元大关。
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的催化下,近年来,我国制造业“三化”发展成果斐然,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在高端化进程中,我国制造业不断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迈进。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由2020年的33.7%、15.1%提升到2024年的34.6%、16.3%,航空航天、轨道交通、智能电车等领域形成了一批高端品牌。在智能化进程中,5G、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DeepSeek基于技术突围和开源战略打破了美国主导的AI产业链叙事,目前我国多款人工智能大模型已位居全球榜单前列。截至2024年底,工业机器人密度跃居世界第三,重点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和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大幅提升。新能源汽车产业蓬勃发展,2021至2024年新能源乘用车占全球份额从52%大幅跃升至70%。在绿色化进程中,我国已建成全球最大、最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是全球能耗强度降低最快的国家之一。国家发改委数据显示,“十四五”前四年我国能耗强度累计降低11.6%。
往后看,我国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空间广阔。要继续提升核心技术自主可控能力,高端芯片、工业母机、基础软件、先进材料、科研仪器、核心种源等重点领域仍需进一步突破技术瓶颈。要进一步夯实产业基础能力,强化质量品牌建设,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要持续完善创新生态体系,加强科技创新成果到市场应用的转化。进一步提升制造业转型的标准化建设,促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生产性服务业的深度融合。(中新经纬APP)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本文链接:http://m.sushuapos.com/show-3-157181-0.html首席看机遇丨何宁等:中国产业转型升级空间广阔
声明:本网站为非营利性网站,本网页内容由互联网博主自发贡献,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天上不会到馅饼,请大家谨防诈骗!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