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管理部:推动“久安”大模型应用

中新经纬10月16日电 应急管理部科技和信息化司司长魏平岩表示,将大力推动“久安”大模型应用,加速构建应急管理新质战斗力,促进应急管理战斗力生成模式的变革。
16日,应急管理部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会上有记者提问:应急管理部推出“久安”大模型,也进行了多轮优化迭代,请问这个大模型的定位和特点是怎样的?具体如何赋能应急管理业务?
魏平岩介绍,“久安”大模型核心定位是国家应急指挥总部的“智慧应急大脑”。在应急管理部组建之初,就开始谋划建立“应急大脑”,但是当时因为技术条件受限,一直没有真正地建成。近几年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突破,目前“应急大脑”已经近在咫尺了。
魏平岩表示,“久安”大模型的特点主要有三个方面:
第一是具备了较强的行业专业知识理解能力。我们对“久安”大模型进行了海量知识的训练,包括相关的文献、法规、案例,进行了不断地优化、迭代、升级,显著提升了“久安”在矿山、危化、防汛等专业领域的专业认知和推理能力,大幅增强了模型的专业性和准确性。通用大模型就像大学生一样,刚毕业什么知识都知道一点,“久安”大模型就像专家,在专业领域当中它的认知是非常准确、专业的。
第二是实现了与应急业务的深度融合。在总部的指挥调度中,已经实现了“秒级指挥”,只要讲一句话就可以把全国各级应急管理部门、消防救援队伍拉到一个会场。在安全生产监管执法方面,现在执法人员到了现场之后只要拍一张照片,立即通过大模型就可以识别出相关的风险隐患,同时也关联相关的法律条文,给出整改建议。目前“久安”大模型已经在安全生产监管执法、防灾减灾、指挥调度、日常办公等各个方面都得到了全面应用,同时在基层已经形成了百花齐放的应用态势。
第三是推动工作模式转型。“久安”大模型作为大脑,深层次意义在于推动工作流程再造和业务模式重塑。以前风险排查主要靠人工进行识别、筛查,现在通过AI就可以对视频自动进行扫描,识别高危场所人员集聚、粉尘堆积、烟点火点等情况。今年汛期,“久安”大模型每天根据气象预警,自动编排任务,对重点地区的视频进行扫描,一旦发现暴雨、洪涝灾害、城市内涝,可以自动发出预警。像今年“竹节草”台风期间,浙江宁波也使用了“久安”大模型,在台风防御应对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改变了传统的业务模式。
魏平岩指出,在技术层面,“久安”大模型还具有底座先进、生态兼容、感知多模、认知专业、安全可靠、自主可控等特点。人工智能是未来应急管理信息化的主战场,将大力推动“久安”大模型应用,加速构建应急管理新质战斗力,促进应急管理战斗力生成模式的变革,加速应急管理现代化的进程。(中新经纬APP)
本文链接:http://m.sushuapos.com/show-3-156881-0.html应急管理部:推动“久安”大模型应用
声明:本网站为非营利性网站,本网页内容由互联网博主自发贡献,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天上不会到馅饼,请大家谨防诈骗!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