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介服务商到全周期伙伴:深圳券商多维创新 驱动新质生产力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杨坪 深圳报道
如果说科技创新是种子,那么资本就是活水——而这股活水,正通过证券公司的巧妙牵引,源源不断流向科创企业的“田间地头”。
近年来,资本市场“政策大礼包”接连不断:“科技十六条”“科创板八条”“并购六条”……一系列制度创新,为科创企业打开了一扇扇发展新窗口。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为更好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深圳证监局指导证券公司深耕主业、创新服务,为科创企业注入资本“活水”与战略“动能”。
近3年来,深圳券商已成功助力190家企业登陆沪深北交易所,融资总额超2400亿元,其中 50 家在科创板上市,66 家在创业板上市。同时,在深圳证监局的引导下,深圳券商的服务工具从IPO、再融资、并购重组拓展至科技创新债、收益权ABS等多元化渠道,适配企业全周期、多元化融资需求。
当前,以券商为关键枢纽的科创金融生态圈在深圳及粤港澳大湾区加速成型并释放活力。
科创企业作为新质生产力引领者,普遍具有技术壁垒高、研发投入大、成长速度快的特点,但同时也面临前期盈利波动显著、估值体系复杂多元、高度依赖灵活可持续资本支持等“成长烦恼”。
而要满足科创企业全生命周期的资金需求,亟须推动券商从“中介服务商”向“战略价值伙伴”转型。
据了解,2024年以来,深圳证监局指导行业协会累计举办活动58场,深入走访券商50家次,开展培训覆盖从业人员近2000名,进一步凝聚行业共识与服务合力。鼓励头部券商率先设立专业服务团队,围绕企业全生命周期关键节点,涵盖战略咨询、股债融资、并购重组、股权激励、风险管理、财富管理等,锻造一站式、全链条金融服务能力。
目前来看,深圳券商的转型成果显著。
为做强上市服务,深圳券商重点挖掘培育“硬科技”“三创四新”“专精特新”及未来产业领域企业。Wind 数据显示,注册制改革以来,截至2025年7月,深圳券商累计助力193家、162家企业分别登陆科创板和创业板,服务范围全面覆盖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新材料、绿色能源等国家战略性关键与前沿领域。
如招商证券,针对国内规模最大的探针台设备制造商矽电股份“无同类可比公司”的评估困境,创新构建估值模型,并提供全流程解决方案,最终助力其成为A股该细分领域首家上市公司。
今年6月,中信证券凭借深入的行业研究、专业的执行能力和高效的发行策略,助力影石创新高效完成科创板IPO,成功募资19.38亿元。截至9 月 2 日,影石创新总市值超过1400 亿元。
此前,证监会主席吴清在2025陆家嘴论坛上宣布,将继续充分发挥科创板示范效应,加力推出进一步深化改革的“1+6”政策措施。同时,在创业板正式启用第三套标准,支持优质未盈利创新企业上市。
深圳券商积极响应并推进项目储备,如中信证券、国信证券、招商证券等头部券商,根据政策导向加速挖掘潜在符合第三套标准的优质未盈利创新企业,并紧锣密鼓地开展前期辅导与申报准备工作。
截至7月底,全国提交上市申请并处于在审排队阶段的未盈利企业合计13家,其中有6家为深圳券商保荐。
对于已经上市的企业,依然需要借助资本市场工具做大做强,实现跨越式发展。并购重组,就是非常好的方式。
去年9月,“并购六条”发布后,深圳证监局联动地方政府、深交所、地方行业协会,组织开展了15场并购重组政策解读与对接交流会。深圳券商聚焦产业“补链、强链、延链”关键环节,赋能科创龙头整合升级,增强核心竞争力。
以华泰联合为例,其曾助力闻泰科技以创新交易结构完成对全球最大IDM标准器件企业安世半导体(Nexperia Holding B.V.)的“蛇吞象”式并购,创下A股半导体史上最大跨境并购记录,有效整合全球IDM资源,弥补国内中高端标准器件短板。
去年,华泰联合又推动了两单半导体产业标志性的整合案例,分别是创新推动思瑞浦以定向可转债支付收购创芯微,以及芯联集成收购子公司芯联越州,其中,前者成为《上市公司向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购买资产规则》落地后的首单并购重组范例,后者是“科创板八条”公布后的首单未盈利资产并购案。
再融资方面,中信证券助力通信龙头企业中兴通讯成功发行35.84亿元H股可转债,是自2021年6月以来全球市场首单、目前全球市场唯一一笔存续的、采用人民币计价、美元交割结构的可转债交易。
近年来,在深圳证监局的引领下,深圳券商的服务深度持续加强,服务工具从IPO、再融资、并购重组拓展至科技创新债、收益权ABS等多元化渠道,适配企业全周期、多元化融资需求。
发行端,截至2025年7月,中信证券、招商证券、国信证券、平安证券、长城证券、第一创业证券等6家深圳券商率先成功发行券商科技创新债,发行规模达160亿元,构建“股债基联动”生态。
同时,华鑫证券落地了全国首单获批的数据资产ABS“华鑫-鑫欣-数据资产1期资产支持专项计划”,首期发行规模达1.337亿元。
在承销端,深圳券商服务企业发行科创债融资强劲,并落地多个全国首创项目。例如,中信证券2025年上半年已累计服务40余家企业发行科技创新债券,合计融资规模逾700亿元,同时为首批科创债ETF提供托管、做市、销售等全链条金融支持;国信证券成功落地全国首单民营创投“科技创新债”,实现全国创投机构科技创新债“首发挂网、首发亮相、首发簿记”三重突破……
此外,深圳券商持续发力投资科创企业,截至2025年7月,招商证券在科技创新领域投资约82.5亿元。国信证券通过私募基金管理及另类投资子公司平台对科创企业强化投资支持,其中,私募基金管理子公司在管基金25只(含PE基金、FOF基金、EB基金),合计总规模150亿元;私募股权投资及另类投资累计完成251个投资项目,投资金额超100亿元。
面向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未来,深圳证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一以贯之强化监管引领,引导券商聚力主业,深植服务国家战略、推动科技创新的使命自觉;激励券商深研专业,锻造硬科技领域的核心洞察力与价值甄别优势;支持券商勇探前沿,积极探索科技REITs、ESG投融资等新模式,畅通资本涌向科创领域的常态化通道;护航券商固本强基,推动完善风险管理框架,精准平衡创新支持与风险防范,确保券商在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过程中行稳致远、再立新功。
本文链接:http://m.sushuapos.com/show-3-153931-0.html从中介服务商到全周期伙伴:深圳券商多维创新 驱动新质生产力
声明:本网站为非营利性网站,本网页内容由互联网博主自发贡献,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天上不会到馅饼,请大家谨防诈骗!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