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F规模突破5万亿元,投资者如何守住理性?

近期,A股的行情被点燃!
8月以来,上证指数突破3800点,创下近十年新高;A股创下史上第二高成交记录,一天内成交额超3万亿元。市场行情高涨,资金借道ETF布局意愿显著增强,全市场ETF规模刷新5万亿元大关。
ETF热潮的背后,是一次规模庞大的存款“搬家”。
一方面,存款利率仍处于下行周期,三年定存利率跌至“1”字头;另一方面,权益资产吸引力不断上升,越来越多资金从低风险、低收益的存款转向基金、股票等领域。
数据显示,7月,居民存款减少了1.11万亿元,非银存款新增2.14万亿元。
“在无风险利率中枢趋势性下行的背景下,存款和理财的吸引力显著下降。”华夏基金数量投资部行政负责人徐猛表示,在利率下行周期,居民资产配置往往会从存款类资产转向权益类资产。
这一逻辑正在兑现。险资等长期资金加快入市,居民投资渠道也从银行理财转向公募基金,ETF因其简便高效成为重要承接地。
数据印证了这股热潮。当前,全市场ETF数量已经超1200只,规模突破5万亿元。今年8月,中国取代日本,成为亚洲规模最大的ETF市场。
ETF走红并非偶然。
“ETF天然具备分散个股风险、费率低廉、交易灵活等优势,既能满足机构大规模资产配置的需求,也适合个人投资者长期投资。”易方达基金经理成曦表示。
从政策面看,今年初发布的《促进资本市场指数化投资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明确提出,要积极发展股票ETF、稳步拓展债券ETF。
这意味着ETF发展获得了制度性支持,指数化投资的空间被进一步打开。
从市场面看,今年以来板块热点频繁切换。无论是AI、中特估还是新能源,ETF都成为投资者快速切换赛道的便捷工具。相比盯盘选股,买入ETF更高效,也让更多投资者尝到了尝试指数投资的“甜头”。
成曦认为,未来ETF市场至少有三个方向值得期待:
一是投资标的更加丰富。从目前以宽基和行业主题为主,延展到风格因子ETF、商品ETF等,为投资者提供更多差异化选择。
二是产品形式不断创新。海外主动管理型ETF、策略型ETF发展迅速,若能与国内市场结合,有望进一步拓宽边界。
三是风险管理工具日益完善。随着股指期货、ETF期权等衍生品的发展,投资者的风险对冲和资产配置手段将更为丰富,ETF生态也将更加成熟。
不过,ETF也并非“理财神器”。
徐猛提醒,即便在牛市氛围中,投资者也应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选择产品,不要盲目追涨杀跌。“指数投资更适合普通投资者,但依然需要组合搭建、长期定投与科学止盈。任何市场时期,都要警惕情绪化操作。”
值得注意的是,ETF虽分散了个股风险,却无法消灭市场风险和行业风险。主题类ETF波动幅度大,短期追逐热点容易被“套牢”。此外,ETF虽费率低,但买卖价差、最低佣金、跟踪误差等“隐性成本”也不容忽视。
对普通投资者而言,把ETF作为长期资产配置工具,保持耐心和纪律,可能比把它当作“快进快出”的炒作工具更合适。
(来源:南方plus)
本文链接:http://m.sushuapos.com/show-3-153371-0.htmlETF规模突破5万亿元,投资者如何守住理性?
声明:本网站为非营利性网站,本网页内容由互联网博主自发贡献,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天上不会到馅饼,请大家谨防诈骗!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