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银行非信贷类不良处置加速

21世纪经济报道 记者郭聪聪 2024年8月5日,甘肃银行发布公告称,该行与甘肃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签订资产转让合同,拟以153亿元的价格出售账面余额达197.19亿元的资产包。
招联首席研究员、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董希淼向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当前银行业正在加速推进非信贷类不良资产的处置进程。
根据公告披露的详细信息,此次转让的资产包截至交易基准日的本金及利息账面余额合计约为197.19亿元,其中本金账面余额约178.64亿元,应收利息约18.55亿元。甘肃银行已就这些资产计提减值准备47.97亿元,扣除后资产账面净值约为149.22亿元。这意味着本次交易价格(153亿元)略高于账面净值,计提损失后,有2.5%的转让溢价。
本次所出售资产处于持续亏损状态。数据显示,这部分资产在2023年未审计的税前亏损及税后亏损分别约为6.69亿元和5.02亿元;2024年进一步恶化,未经审计的税前亏损及税后亏损分别扩大至9.03亿元和6.77亿元,两年合计税前亏损就已达15.72亿元。
转让的资产构成特点显著:与此前的债权资产转让不同,此次甘肃银行出售的资产中金融投资资产(非信贷类不良)占比高达63%,包括信托产品76.23亿元、资管计划40.98亿元、债券18.59亿元及私募基金1.99亿元,合计137.79亿元;而传统信贷资产(主要为贷款)仅占37%,分布于批发零售业、房地产业、制造业和探矿业,本金总额为40.85亿元。
招联首席研究员、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董希淼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当前银行业正在加速推进非信贷类不良资产的处置。这类资产虽然不同于传统信贷资产,但同样会对银行的资产质量和经营效益造成拖累。从行业整体趋势来看,近年来非信贷类资产的处置规模呈现上升态势。”
在交易支付上,双方选取了分期模式:甘肃资管需在合同生效后5个工作日内支付首付款80亿元;剩余73亿元将在5年内分三期支付,其中21.9亿元于2028年底前支付,18.25亿元于2029年底前支付,32.85亿元于2030年底前支付。
一名从事不良资产管理的业内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这种长期分期安排一方面是因为153亿元的资金规模庞大,需要缓冲时间;此外也反映出了甘肃资管对底层资产回收难度和周期的审慎评估。
对此甘肃银行称,尽管资产出售事项的代价采取分期支付方式,但所出售资产能够以略高于扣除减值准备后的账面净值出售,符合本行及股东的整体利益。并且,该支付安排与所出售资产的预期收回时间大体相当。综合考虑本行过往年度资产处置的数量和时限,预计逐户完成所有资产出售大约需要三至五年。
董希淼分析称,资产出售事项有助于减轻银行发展的历史包袱,改善银行的资产质量,减少拨备及资产减值损失的计提,进而优化相关财务指标,增强盈利能力。与此同时,也能够降低银行的风险加权资产,提高资本充足率。
“这不仅是盘活信贷资源、提升抗风险能力的有效途径,还能让银行腾出更多金融资源,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董希淼补充道。
公开信息显示,甘肃银行是一家由甘肃省委省政府直接管理、国资控股的省级法人城市商业银行,其前身是由平凉市商业银行与白银市商业银行合并重组而成的敦煌银行。2011 年,该行完成更名并挂牌开业;2018 年,在香港联交所主板实现挂牌上市。目前,甘肃银行下辖 19 家一级分行,拥有 199 家营业机构,金融服务范围已覆盖甘肃省 14 个市州及所属县域。
本文链接:http://m.sushuapos.com/show-3-151598-0.html甘肃银行非信贷类不良处置加速
声明:本网站为非营利性网站,本网页内容由互联网博主自发贡献,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天上不会到馅饼,请大家谨防诈骗!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