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成门外】杨子荣:库克解雇风波背后的美式治理困境

中新经纬9月5日电 题:库克解雇风波背后的美式治理困境
作者 杨子荣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研究员
近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公开发布“解雇”美联储理事莉萨・库克的消息,迅速引发金融市场和经济学界的广泛关注。出于对美联储独立性遭受侵蚀的担忧,近600名经济学家,联名签署公开信声援库克,表示“该做法不仅威胁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基本原则,更动摇了公众对美国最重要机构之一的信任”。
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报道,按照美国法律规定,总统只能“因故”罢免美联储理事,但哪些情况属于“因故解雇”,目前尚无明确界定。这为政治干预留下了模糊空间。
从历史来看,虽然历任美国总统对货币政策均有不同偏好,但大多避免公开评论美联储的具体决策,以尊重其独立运作机制。然而,特朗普在首个任期内就多次公开批评时任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的加息政策,称“美联储加息是一项‘荒谬’的政策”。在第二任期内,他进一步施压货币政策,不仅多次公开对鲍威尔不及时降息进行批评,甚至扬言要解雇鲍威尔,打破了数十年来白宫与美联储之间的默契。
这一系列事件不仅反映出美国央行治理结构正面临严峻挑战,更可能成为考验美联储独立性的一个关键转折点,其象征意义和实际影响已远超寻常的政治争论。
本次事件的关键转变在于,行政权力正试图通过正式渠道,系统性地质疑和动摇美联储的人事独立性与决策机制。特朗普所谓“解雇”库克理事的行为,本质上是对美联储治理结构的三重制度基石发起的挑战:固定任期制、解雇须有正当理由原则,以及多成员投票机制。这三者相辅相成,构成美联储独立性的核心保障,尤其是人事独立,更是货币政策不受政治左右的前提。一旦这些制度被突破,美联储的独立性将名存实亡。
类似的历史教训是惨痛的。20世纪70年代初,尼克松政府为争取连任,曾向时任美联储主席伯恩斯施压,要求维持低利率环境。伯恩斯最终妥协,将通胀归因于外部因素,延迟货币紧缩。这一决定被众多经济学家视为导致美国陷入十余年“滞胀”的重要原因之一。直至20世纪80年代初,时任美联储主席沃尔克以持续激进加息和经济衰退为代价才遏制住通胀。
在目前的背景下,若美联储的独立性遭到削弱,可能导致其过早或过大幅度地降息。短期来看,降息可能会提振美股甚至全球股市,但却可能埋下通胀再次攀升的隐患。届时为应对通胀反弹,美联储或将被迫更快、更猛地加息,反而触发股市大幅回调,冲击全球金融稳定。
美债市场同样面临不确定性。一旦美联储降息,短端的美债利率会下降,从而带动长端利率下降。然而若市场对通胀预期和美联储信用产生疑虑,美债的可持续性将受到质疑,这有可能会抬高美债利率,加剧利率曲线的波动。
更深远的影响在于美元信用根基可能被动摇。若投资者因美联储丧失独立性而抛售美元资产,不仅将削弱美元的国际储备货币地位,也可能令美元汇率步入长期下行通道。
综上所述,特朗普此次针对美联储理事的举动,实则是美国央行治理结构面临的一次严峻压力测试。其结局不仅关乎美联储自身的信誉与效能,更将影响全球金融市场的稳定与预期。(中新经纬APP)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责任编辑:宋亚芬
本文链接:http://m.sushuapos.com/show-3-154091-0.html【阜成门外】杨子荣:库克解雇风波背后的美式治理困境
声明:本网站为非营利性网站,本网页内容由互联网博主自发贡献,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天上不会到馅饼,请大家谨防诈骗!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