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内“保险版ABS”登记规模同比增48.42%,超2000亿资金投向何处?

中新经纬8月4日电 (李自曼 实习生 张煜恒)近日,中保保险资产登记交易系统有限公司(下称中保登)披露了“人保资本-毓恒1号资产支持计划(第i期)”,该产品规模为80亿元,这是今年以来登记的第46只资产支持计划。
据中保登披露的信息,今年以来,截至7月30日,资产支持计划登记总规模高达2088.77亿元,同比上升48.42%。资产支持计划登记规模为何提升?资产支持计划资金主要投向哪些领域?
6家公司登记规模超过100亿元
资产支持计划 (Asset Support Plan)是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作为管理人设立的资产证券化产品。其以基础资产现金流为偿付支持,面向合格投资者发行受益凭证,因此也被称为“保险版ABS”。
据中保登官网,2020―2024年,在中保登登记的资产支持计划产品数量分别为24只、38只、65 只、93只和103只,登记规模分别为712.77亿元、1562.40亿元、3040.29亿元、4595.74亿元和4186.82亿元。
中新经纬根据中保登披露的信息统计发现,2025年1月至7月中旬,登记资产支持计划的公司一共有14家。其中,光大永明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光大永明资产)、大家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大家资产)、平安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平安资产)、民生通惠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下称民生惠通资产)、国寿投资保险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人保资本保险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华泰资产管理有限公司7家公司的资产支持计划登记规模超过100亿元。
发行规模排在前三位的机构分别为光大永明资产、大家资产、民生惠通资产,对应的产品规模分别达530.50亿元、270亿元、246.92亿元,三家机构产品规模合计为1047.42亿元,占今年以来年资产支持计划发行总规模的一半。
苏商银行特约研究员高政扬对中新经纬表示,资产支持计划登记规模提升,主要得益于政策利好与险资配置需求升级的双重驱动。首先,政策端持续释放利好,监管层鼓励加大对科创类债券及资产支持计划的投资,为业务开展提供制度保障。同时,险资的长期资金属性与资产支持计划的现金流稳定性高度匹配,在低利率环境下,传统固收资产收益承压,ABS凭借非标属性及多样化底层资产带来的更高收益,成为险资抵御“利差损”的重要工具,推动机构加速布局。
高政扬进一步表示,资产支持计划登记提速有利于盘活存量资产,能够将基础设施、新能源等优质资产转化为流动性工具,有效缓解企业融资约束;有利于定向支持实体经济,拓宽融资渠道,引导资金投向普惠金融等领域,减轻企业融资压力并降低融资成本;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将长期资金精准导入国家战略领域及新质生产力领域,助力产业结构升级;有利于增强金融韧性,ABS与股债的低相关性特征,可分散险资组合风险,稳定长期收益。
公开资料显示,今年3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办公厅、科技部办公厅、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联合印发的《银行业保险业科技金融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提出,支持银行保险机构、资产管理机构等加大科创类债券投资配置力度,推动保险机构投资资产支持计划等证券化产品。
据中保登官网,2014年《项目资产支持计划试点业务监管口径》的颁布意味着资产支持计划业务正式开闸,资产支持计划作为与企业资产证券化、企业资产支持票据、信贷资产证券化并行的结构化融资方式开始正式在资本市场上亮相并发挥重要作用。2019年6月,原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发布《关于资产支持计划注册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了资产支持计划初次申报核准、后续产品注册的管理原则,授权中保登办理支持计划注册工作,资产支持计划发展进入快车道。
聚焦供应链、小微贷款等领域
中新经纬根据中保登披露的资料统计,今年以来,资产支持计划中的基础资产覆盖融资租赁、消费金融、小微贷款、供应链、商业物业抵押贷款、新能源电站收益权(光伏、风电)、碳排放权等类型。其中,有5笔资产支持计划的基础资产为供应链,4笔为小微贷款,这两类数量相对较多。
保险资管公司发行的资产支持计划的基础资产,是指通过证券化操作被装入专项计划、能产生独立且可预测现金流的底层财产或财产权利。它是整个产品价值和安全性的根本来源,直接决定产品的风险和收益特征。
例如,“人保资本-华夏金租2025第1号资产支持计划”“华泰-小满2号资产支持计划”“泰康资产-中核华兴供应链资产支持计划”“光大永明―新材料科技园蒸汽收费收益权绿色资产支持计划”等。
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责任公司微信公众号“中诚信国际”5月20日发布的研报显示,从基础资产类型来看,近年来在中保登登记的基础资产类型主要为消费金融及小微贷款、供应链资产、融资租赁、基金份额、重组债权等。其中,2019年登记项目规模中占比最高的为融资租赁类资产(占比为78.25%);2020年以房地产供应链资产为主;近年来,消费金融及小微贷款类资产因其期限短、收益率高、类型较为丰富等特点,得到了保险资金的青睐,该类资产占比水平逐年增加,2022年以来成为第一大基础资产类型。2024年,小微贷款仍位居第一,占比超过五成,供应链(11.87%)及融资租赁(4.84%)分别位居第二及第三。2025年1至3月,小微贷款仍占据首位。
在高政扬看来,保险资产支持计划青睐这些领域,主要源于政策导向与资金特性的双重契合。首先,从政策层面看,政策明确鼓励险资支持科创债、绿色项目及普惠金融服务,为资金流向这些领域提供了清晰导向。其次,从资金特性而言,保险资金具有久期长、风险偏好低的特点,与上述领域高度适配。绿色能源项目具备长期稳定的现金流,普惠小微贷款通过分散化设计降低集中度风险,新基建项目兼具高成长性与政策支持,其收益权证券化可实现“轻资产运营”,均契合险资对稳定现金流的需求。
高政扬认为,未来保险资产支持计划的发展或将在巩固传统领域的基础上,加速向碳汇收益权、数据资产、银发经济等新赛道延伸;更深度参与绿色金融、乡村振兴、新质生产力等领域,通过结构化设计破解项目融资难题,匹配险资长期负债特性。
(更多报道线索,请联系本文作者李自曼:liziman@chinanews.com.cn)(中新经纬APP)
(文中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责任编辑:魏薇 李中元
本文链接:http://m.sushuapos.com/show-3-151309-0.html年内“保险版ABS”登记规模同比增48.42%,超2000亿资金投向何处?
声明:本网站为非营利性网站,本网页内容由互联网博主自发贡献,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天上不会到馅饼,请大家谨防诈骗!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