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ndora正在成为“时代的眼泪”

(文/霍东阳 编辑/张广凯)
近日,路透社报道,丹麦时尚珠宝制造商Pandora正在考虑中国业务重组。Pandora回应路透社称,公司认识到需要在中国重新定位其品牌,并在推进业务转型。
Pandora强调,“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珠宝市场,我们仍致力于强化在中国的业务。”
但有市场传闻称,Pandora或将授权本地零售商代为运营。《华丽志》报道称,Pandora正在与多家中国本土基金及电商合作伙伴洽谈,授权内容除了品牌使用权还包括着全部资产,协议为期五年。
Pandora身上有着中国市场经济上行期的美。
Pandora曾在2009年通过代理商的形式进入中国,并在2015年正式进军中国市场。当时正处于奢侈品消费爆发初期,相较而言Pandora价格不算贵,被赋予了神秘、好奇、幸运、快乐等元素的珠子还可以让用户随心所欲地搭配到自己的手镯上。
“一颗珠子一个故事”这种新奇的概念一下子就吸引了众多消费者,2016年,Pandora在中国市场的销售增长高达175%。
Pandora也迎来了在中国市场门店数和业绩“齐飞”的黄金发展期。到2019年,在短短四年间,门店就突破了240家。其中,2017年单年新增的门店数就达到58家。2019年,Pandora中国市场的营收达到了19.7亿丹麦克朗(约合21.3亿人民币),占全球收入的9%,同店销售额年均增速超20%。
但好景不长,2020年到2023年,潘多拉在中国市场的销售额分别下滑36%、13%、47%及9%。2024年,Pandora在中国市场的营收仅为4.16亿克朗,较2019年大跌近八成。
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的业绩还是Pandora在中国市场积极进行品牌重塑的结果。2023年7月,Pandora试图通过强化其“纪念故事”和“可收藏”两大核心品牌定位,再次打动消费者。
与奢侈品追求材质和稀缺性不同,Pandora在品牌建设中将“情感、回忆与纪念意义”作为核心价值,而它采用100%的再生金和银生产的产品却很难在让务实的中国消费者买单。
今年2月,集团首席执行官Alexander Lacik表示,目前中国奢侈品市场整体低迷,因此决定暂停扩张,此前的门店更新计划也因为表现不尽如人意而全部终止。
《LADYMAX》认为,在奢侈品行业两极分化的趋势下,更追求“保值”的中国消费者自然更偏向于定价更高的奢侈珠宝品牌。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老铺黄金的强势崛起与这一趋势也不无关系。
同时,中国黄金珠宝品牌开始借鉴Pandora的“外壳”,开始卖起黄金制作的珠子,还通过与人气动漫IP联名带动了黄金零售的毛利率。
以不久前申请港股上市的潮宏基为例,据不完全统计,自2024年起,潮宏基已经与哆啦A梦、三丽鸥家族、蜡笔小新、小黄人等国际知名IP合作。有媒体报道称,潮宏基在2024年与蜡笔小新推出联名,让其部分门店单日销售额增长了300%。
转投廉价珠宝的美国人现在撑起了Pandora的业绩,在2025年第一季财报,美国市场贡献了其全球营收的32%约为23.53亿丹麦克朗(约合人民币21.31亿),可比销售额同比增长11%。而同期中国市场仅录得9,600万丹麦克朗的销售(约合人民币1.06亿)。
无时尚创始人唐小唐表示,长期以来时尚行业对中国市场的大举投资已经养成了中国消费者的“大胃口”,而在奢侈品衰退的大背景下,对回报率的衡量反而进一步延缓了中国奢侈品市场的恢复期。
当Pandora早期在中国市场吃轻奢品牌红利时,也注定了它现在的困局。
2024年11月,Pandora曾表示正在“考虑中国市场的下一步”,一改以往持续投资的论调,转而开始通过关店缩减中国业务。目前中国业务负责人的Thomas Knudsen在今年1月就任不久后,品牌就宣布今年将继续关闭门店,预计数目达到50家。
Pandora还在希望通过“合伙人”留住中国市场的份额,但在唐小唐看来,对在中国市场历经数次转型但每次都毫无效果的Pandora来说,退出中国似乎是最正确的选择。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文链接:http://m.sushuapos.com/show-3-149529-0.htmlPandora正在成为“时代的眼泪”
声明:本网站为非营利性网站,本网页内容由互联网博主自发贡献,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天上不会到馅饼,请大家谨防诈骗!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