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翠霞:商业化落地是机器人企业上市的“必答题”

中新经纬7月11日电 题:商业化落地是机器人企业上市的“必答题”
作者 张翠霞 巨丰投资首席投资顾问
近日,移动机器人厂商极智嘉在港交所挂牌上市,这是机器人公司港股上市的最新一例。今年以来,已有十余家机器人公司披露赴港上市相关计划,仅6月就有6家递交港股上市申请书。
机器人公司扎堆向港股上市,背后伴随着机器人行业快速发展的态势。年初以来,DeepSeek和宇树科技等人工智能企业“出圈”,人工智能领域投资、生产热情被引爆,机器人相关企业的数量快速增长。截至目前,中国机器人相关企业超过90万家。其中,今年前5个月新增相关企业10万家,与2024年同期相比增长44%。从产量看,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今年5月,中国工业机器人产量同比上升35.5%,达到6.9万台,服务机器人产量跃升13.8%,达到了121.6台。机器人行业走向行业发展的关键阶段,要实现持续发展,企业需要资金支持,来进行技术研发投入和市场推广、渠道建设,上市融资成为重要途径。
而之所以有多家企业选择走港股上市之路,一方面,是证监会鼓励符合条件的境内企业依法依规赴境外上市,尤其是对新技术、新产业和新业态企业,境外上市能充分利用国际资本市场资源,增强全球市场拓展能力。另一方面,香港资本市场作为承接海外资金的蓄水池,也需要新鲜血液的补充,机器人等人工智能类新产业、新技术企业,受市场关注度较高,支持机器人企业上市有利于汇集不同类型的投资者。
从行业角度看,机器人行业标杆企业(如地平线机器人、越疆、优必选等)在港股都有较好的市场表现,起到一定的示范效应,后继者们看到前辈们的成功,也更希望通过在港股上市提升行业地位。而国内机器人产业基本已经形成完整产业链、供应链驱动模式,包括在电机、轴承、谐波减速器、零部件等细分领域,都有较好的支持。这为机器人企业当前发展与未来成长性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是上市的重要支持因素。
不过,机器人企业的上市之路也面临不少挑战。机器人赛道无疑是当前竞争最激烈的赛道之一,先跑出来的也许能抢占较大市场,而后跑出来的在市场规模、地位方面都将受到制约,甚至生存困难。机器人行业需要大量、长期的研发投入与技术积累,许多企业虽然度过了纯技术的攻关期,但进入产品化、商业化落地这一耗资较大的时期时,却缺乏营收的资金支持。从向港股递交上市申请企业的财务情况看,部分机器人公司2024年尚处于亏损状态,也有连续3年亏损的企业,另有一些机器人企业面临流动负债较高等其他财务压力。同时,港股上市对企业也有“门槛”限制,如对收入、研发投入、商业化路径证明等方面,部分筹备港股上市的机器人企业不久前才达到相关上市规则的标准。
对于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企业而言,在投入研发期、扩产期的适度亏损应当是可以被市场接受的,但企业应当防止在发展过程中过度受限于这些问题。如果企业想要改变这种局面,可以考虑向某一细分领域深耕细作,寻求能够快速切入的细分赛道,如旅游机器狗在登山旅游、陪伴、运输等场景下都受到欢迎。从市场需求的角度出发,可选择有利于企业商业化落地的方向,这有助于在上市融资前缓解企业财务问题。(中新经纬APP)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责任编辑:张芷菡
本文链接:http://m.sushuapos.com/show-3-149168-0.html张翠霞:商业化落地是机器人企业上市的“必答题”
声明:本网站为非营利性网站,本网页内容由互联网博主自发贡献,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天上不会到馅饼,请大家谨防诈骗!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