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轮胎上挤出三百万,飞书如何成为钢铁行业改造的“手术刀”?

新时代的办公软件正在改造钢铁行业。
作为人们认知中最为标准的传统行业之一,钢铁行业长期存在各类项目上难以优化的成本黑洞。其中之一就是轮胎,以永卓控股为例,过去,司机凭感觉更换轮胎,每年需要上千万的轮胎更换费用。而在来自办公软件飞书的顾问参与解决后,每年这一成本被省下三百万。
从流程上看,旧的流程中往往由司机个人主管判断决定轮胎是否更换,这个过程中存在极大的不可控性。而飞书顾问在调研中发现了这一问题,在软件中要求司机更换轮胎时填写车牌号、轮胎品牌、更换日期,看似简单的动作其实是将“换不换胎”的决策权,从司机的经验判断交给了数据。
随之而来的则是立竿见影的效果:两个月后,核算成本发现,更换轮胎的成本节省下来了57万,按这个进度推算,在轮胎上,飞书的更换工具能够帮助企业节省下三百万的成本。
这则关于“抠门”的故事, 恰恰是钢铁行业生存逻辑的缩影。 与汽车等制造业不同,钢铁行业的产品定价权是由全球供需体系决定,这意味着巨大的不确定性。钢铁企业能做的,就是将目光聚焦于可以掌控的环节: 降本增效——将飞书变成「手术刀」,在采购、生产、物流、质检等环节 的“病灶”中 寻找确定性。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钢铁生产国,产量在全球占比超过50%,庞大的体系也意味着巨大的优化空间。其中,永卓控股用数据拧出轮胎里300万/年的“隐形水分”,中天钢铁用新系统把控质量管理的每一步,永锋集团把数千人的经营动作炼成实时数据流......现如今,钢铁行业的巨头们,正在用飞书精细管理每一分成本、每一厘收益。
2024年年初,永卓控股旗下永钢集团的精益管理科尝试引入一套“精益6+1体系”,为七千人的集团实现降本增效。这套体系中包括6个业务模块(如精益项目、现场5S管理、人才培养等)和1个知识库系统。
“以前催进度靠微信电话,数据散在 Excel 里。”
永卓控股内部人士表示,过去将抽象理论落地成可追踪的数据,其实是个难题。
而转机则出现在2023 年底,在企业引入飞书后,精益管理科团队用飞书多维表格搭建了首个项目管理平台,上百个降本项目的内容和细节被重新定义。
以石灰车间为例, 飞书多维表格将钢铁生产的每一个细微环节都清晰呈现:燃料的燃烧效率、原料的使用率、生产工艺的每一个细节,被精准拆解、量化 。煤粉燃烧率的微小提升,结圈问题的精准预防,都在这张表格中找到了优化的坐标。项目进度表像一张钢铁版的“甘特图”,每周填报率从60%跃升至95%,每个举措对应责任人、时间节点与自动提醒。 “ 现在连一线工人也知道,填个表就可以将工作轻松完成了 。”
“冶金工程专业毕业后通常都是进厂。”
2020 年,河北姑娘庞江天从北京科技大学毕业,在同龄人纷纷涌向一线城市时,她选择南下常州,扎进中天钢铁的高炉与轧机之间。
作为质管部门的一名检验员,她的主要工作是对炼钢原料进行化学成分检验。“过去,我们检验涉及的种类特别多,数据量很大。保存位置也分散。”庞江天曾经每天至少 50% 的工作量都花在数据整理上,不仅要把纸质表格的数据手动录入 Excel,还要经常在多个分散系统里翻找资料,若是检查结果有问题,还需再通过 OA 跟业务部门同步。“那段时间真的是眼睛都看瞎了,”她半开玩笑地说,“这几乎是每位新人的必经之路。”
更为关键的是,如果因为流程导致检验结果反馈滞后,已经进入下一道工序的钢材可能需要降级或报废,造成不必要的质量损失。 “生产排期是按计划来的,等结果出来时,钢坯可能已经变成轧材了。”庞江天解释道。
而在2025年初。公司启动质量提升年,全员开始启用飞书。 “以前找数据像在迷宫打转,现在一键筛选就能定位异常批次。”在特钢质量管理处高宇波主任的带领下,庞江天积极参与了整个数字化质检流程的设计。通过飞书的自动化流程和 AI 功能,检验异常可以被精准分类并自动推送给相关人员,并给出基于历史资料的解决方案,大大提高了质量问题的处理效率。
在部门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各条业务线的通力配合下,这套预计每年可为企业减少约 400 万元质量损失的数字化系统投入了使用。“它同时提高了全公司对质量管理的关注度,这种意识的提高会产生更大的效益。"高宇波强调。
四年时间,庞江天从一名数据“搬运工”成长为部门里的数字化小专家。如今,她不仅负责系统维护,还经常指导其他团队成员搭建数据表格,解决各类数字化需求。“她非常自驱,从一开始的认真完成任务,到现在能够自主思考、延伸创新,让人印象深刻。”高宇波评价道。
2025 年是巩长青来到永锋集团的第15个年头。这位山东汉子2010年计算机专业毕业后进入永锋,前 9 年与网络和设备打交道,2019 年调任集团新成立的事业发展部。这个跨部门的契机,让他有机会参加咨询公司的培训,“当时对我的冲击特别大,意识到精益管理这件事一定要有系统性的思考。”
初来新部门,他面对的是一地散落的经营数据:年度计划、绩效指标、生产指标分散在20多个报表里。 传统企业想要系统梳理这些数据并形成可供分析的结构化数据,意味着无数个手动的复制粘贴。 转机出现在董事长偶然间看到一个吴晓波关于管理提效的访谈,先进数字化工具走入了他的视线。 2024 年,集团决定全面启用飞书。
于是,巩长青开始尝试用飞书多维表格搭建一个集团级的经营管理看板。 这不仅仅是一个数据展示平台,更是一个管理者的专属账本——将集团战略层层分解到各层级的智能系统。 他设计了9个仪表盘,整合了45个数据表,覆盖了16,428行数据。找数据,再也不用像在钢厂废料堆里翻零件。资源综合利用中心的领导直言:“现在看成本、产量,随时打开手机就知道,再也不用打电话问了。”
巩长青的下一个目标是建立滚动预测模型。通过AI技术,他希望能够提前预测市场行情、产品价格。以前炼钢看炉火,以后,要看数据流的‘火焰’了。
高耗能、高成本、重资产、低利润,这是钢铁与冶金行业的共性,「精益管理」、提升效率是行业普遍关注的重要话题。正因此,越来越多的钢铁冶金相关企业正在尝试:利用包括飞书在内的先进工具与数字化解决方案,在汪洋体量中挤出“水分”,灌溉更多的绿洲。
数字化为钢铁行业带来的不仅是效率,更是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当每一滴铁水都被数据追踪,每一分钱都有迹可循,传统制造业才真正迈入精细管理时代。
本文链接:http://m.sushuapos.com/show-3-144924-0.html从轮胎上挤出三百万,飞书如何成为钢铁行业改造的“手术刀”?
声明:本网站为非营利性网站,本网页内容由互联网博主自发贡献,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天上不会到馅饼,请大家谨防诈骗!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