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子植物雄性生殖单位组装机制获揭示

被子植物的精细胞丧失自主运动能力,利用粉管受精机制,被定向递送至胚囊,使受精过程摆脱了对水的依赖,这一机制对被子植物在陆地的扩张与适应具有重要作用。花粉由单倍体小孢子发育而来,小孢子进行第一次不对称分裂,形成一个营养细胞和一个生殖细胞。生殖细胞被内吞至营养细胞的细胞质后,形成细胞内包含细胞的结构。进而,生殖细胞进行一次对称分裂,形成两个精细胞。有研究发现,精细胞和营养细胞核紧密连接成一个整体结构,一同在花粉管中被运输,这个结构称为雄性生殖单位。雄性生殖单位在被子植物中普遍存在,暗示该结构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但是,这种结构的组装机制和生物学功能尚不清楚。
近日,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科研人员发现,双突变体hug1 hug2的花粉体外萌发和花粉管生长正常,但精细胞未能与营养核建立连接,总是滞留在花粉粒内,只有营养核独自被运输至胚囊,导致受精完全失败。在半体内萌发条件下,所有野生型花粉管的靠近顶端处均有一个完整的雄性生殖单位,而在双突变体hug1 hug2的花粉管内只含有一个营养核,精细胞滞留在柱头上的花粉粒中。这表明,在hug1 hug2双突变体中,雄性生殖单位不能正常组装,营养核与精细胞分离,导致精细胞不能被运输。
为探讨HUG1/2在何时以及何位置将营养核与精细胞连接起来,科研人员开展了亚细胞定位、蛋白截短、微管结合等实验。研究发现,HUG1/2蛋白定位于雄性生殖单位周围,在二核期花粉中形成笼状结构并将营养核和生殖细胞包裹在一起。研究显示,生殖细胞周围还有一层微管笼状结构,负责在其周围招募HUG1/2蛋白,形成HUG cage,进而形成HUG蛋白-微管双层笼状结构。在二核期,HUG蛋白N端的MBD结构域负责HUG蛋白的笼形定位,HUG蛋白的C端结构域CC2_Tail负责将营养核和生殖细胞连接。同时,研究还发现,烟草中雄性生殖单位的组装也是在二核期依赖微管实现,表明这一组装机制的进化保守性。
上述研究发现了由驱动蛋白HUG1/2形成的蛋白笼以及精细胞周围的微管笼结构,解析了营养核与生殖细胞连接的分子机制,回答了雄性生殖单位如何形成这一问题,并在遗传上证明了雄性生殖单位的生物学功能。
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植物》(Nature Plants)上。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国科学院相关项目的支持。
论文链接
HUG1/2组装雄性生殖单位的工作模型
本文链接:http://m.sushuapos.com/show-12-1655-0.html被子植物雄性生殖单位组装机制获揭示
声明:本网站为非营利性网站,本网页内容由互联网博主自发贡献,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天上不会到馅饼,请大家谨防诈骗!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