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浮出圈!从旧猪圈咖啡馆到“小金果”产业,“文化+乡村”撬动县域经济“强引擎”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吴佳霖 深圳报道
在云浮,看比赛,吃水果,叹生活。
在人流如湍的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创新展13号馆内,由一座旧猪圈改建的咖啡馆,便是云浮展馆,可谓闹中取静。
在“咖啡馆”里,几把竹子制成的小凳散落其中,低矮的竹桌上摆放着云浮的茶水,云浮独特的山水地形落在水墨画的韵脚里,角落摆放着翠绿的阔叶植物透出一丝绿意。这是云浮美丽乡村的缩影——云城区安塘街道下白村。
(云浮展馆;受访者供图)
除了“下小白”咖啡屋,越来越多“文化+乡村”激发“百千万工程”发展潜能的生动案例正在云浮上演。
步入云浮展厅,“蓝天白云”浮于头上。正面入口左侧的镬耳墙,作为岭南传统建筑的核心元素,其文化寓意吉祥,是云浮乡村建筑古韵精华,乡间认为镬耳墙能保佑子孙“仕途顺达、丰衣足食”,恰好与右侧的“五谷丰登”乡村振兴田园生活场景,以及“我们的云浮”系列非遗手工竹编、剪纸艺术画相互映衬,相得益彰。
(云浮当地美食;摄/吴佳霖)
被云浮美景和文化特质吸引来的不仅有文博会的人流,还有诸多慧眼识珠的影视制作人。今年3月,电影《长安的荔枝》来到云浮取景。电影画面中,云浮的荔枝产业、古村落、岭南风情与盛唐气象交相辉映。
无独有偶,《我,就是风!》等多部电影接连在云浮拍摄取景,带动其取景地云安区湾边村五一接待游客超10万人次。这不仅是云浮发展近代影视产业的切面,也是“家门口经济”和文旅融合的缩影。
在云浮展厅的另一角,郁南县“小金果”黄皮也引来诸多人士品尝称奇。实际上,这枚 “小金果”是驱动县域经济的“强引擎”。2024年,郁南县无核黄皮种植面积扩大至19.5万亩(投产面积17.2万亩),年产量10.8万吨,产值62.38亿元,黄皮果、黄皮叶被正式纳入广东省中药材标准,标志着郁南黄皮产业迈上了新的台阶。
目前,郁南县规划635.5平方公里产业带与4.76亿元产业园,入驻企业16家,创建品牌产品4个,日处理能力80吨,覆盖生产基地19.5万亩、农户2万户,初步形成从种植到加工、物流、研发、服务、孵化的全链条集群。
近年来,云浮围绕加快全链条推进农业产业体系升级,推动特色主导产业高质量发展,初步形成了以畜牧、南药、粮油、林业、水果、蔬菜、渔业、花卉、预制菜、茶叶等十大产业为主导的现代乡村产业体系。
2024年,云浮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为390.14亿元、同比增长4.1%。2025年第一季度全市现代农业产业集群总产值220.35亿元,同比增速13.07%。
在云浮,既有“诗意”,也有“石艺”。
云浮石艺非遗传承人李紫君在正式开馆的前一天,拍摄了几张云浮展馆的照片发到朋友圈,定位深圳市·深圳国际会展中心,配文:“哪怕来到深圳,总感觉我还在云浮。”
(云浮石艺非遗技术,摄/吴佳霖)
李紫君对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表示,在非遗传承方面,云浮技师学院设立了“石雕班”,每年都会进行招生,不仅教授石雕石艺的手艺,也会教授3D建模等数字技艺,产学研结合。而在就业方面,云浮有几千个石材厂,都对手艺精湛的石雕师傅有着长期需求。现场,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在李紫君的指导下进行了石雕线条的绘制,为一只憨态可掬的老虎增添了几根白色的毫毛。
(南财记者现场体验石艺)
李紫君指着墙上一幅由她耗费半年时间创作出的云浮石板画,对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介绍:“这是云浮最高的山,我画的是太阳落山时候的场景。天气好的时候,金光西沉,云雾缭绕。”李紫君表示,这幅画被广东省工艺美术协会认定为优秀作品,未来也会帮忙宣传和推广。
(云浮石艺,摄/吴佳霖)
实际上,云浮石艺(影雕)是云浮展团节目展演的一系列活动之一。展会期间,云浮展团还精心策划了“云浮‘果’真好——乡村文化产业(水果季)推介活动”和“2025年云浮打造‘曲棍球之城’推介活动”。与此同时,云浮本地乐队、乡村艺先生“万花筒乐队”带来精彩表演,曲棍球操、茶艺、手指画、漆器也在文博会亮相。
活动方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参展不仅展示了云浮丰厚的文化底蕴,更通过互动体验让观众深度感受云浮魅力,为云浮文化“走出去”搭建了重要平台。据悉,开展首日,已有10余家客商表达合作意向。
本文链接:http://m.sushuapos.com/show-1-42222-0.html云浮出圈!从旧猪圈咖啡馆到“小金果”产业,“文化+乡村”撬动县域经济“强引擎”
声明:本网站为非营利性网站,本网页内容由互联网博主自发贡献,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天上不会到馅饼,请大家谨防诈骗!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